伍紫仪,女,2001年生,本科毕业于长春建筑学院管理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自2024年8月起参加西部计划,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吾县伊吾镇人民政府工作。
2024年,毕业后,她怀揣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奔赴新疆哈密开启服务之旅。在校期间,在校极光青年志愿者协会中积累志愿服务经验,而西部计划的经历更能深切体会到“明德、笃学、躬行、善建”的母校精神在实践中的力量,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心书写青春,在服务中感悟,在磨砺中成长。


扎根基层
用行动传递温暖

在服务单位伊吾镇人民政府,她始终以热情和责任感投入工作。初到伊吾,面对陌生的语言和文化,曾因分不清维族伙伴名字而窘迫,但通过主动学习与真诚沟通,逐渐成为大家口中的“热情小伍”。从协助举办“同心筑梦·驰志伊吾”邻里百家宴活动,与各族居民围坐一堂,共享新疆抓饭、烤肉的烟火气;到参与“红领巾小课堂”为孩子们科普知识;从主持乡村篮球赛时,观众的欢呼感受到体育凝聚人心的力量,到在社火表演中打起腰鼓融入欢腾的队伍,与村民共舞感受民俗热情,让腰鼓声传递民族团结的欢腾。从参与“村晚”文化活动,表演小品,到组织参与“我们的节日·中秋韵·伊吾情”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歌舞表演、民俗体验和月饼制作传递团圆情,让传统文化浸润边疆。努力用行动架起民族团结的桥梁。


突破自我
以担当践行青春使命

服务期间,她扎根基层,将热情注入每一件小事,以行动担当,在服务中践行青春诺言:组建“石榴籽”宣讲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讲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参与妇女节模拟法庭活动,以离婚案件为案例向群众科普《婚姻法》,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入户走访宣传平安创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耐心解答政策;在“青马工程”培训班中与优秀青年交流,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在“雷锋日”活动中,与志愿者们走进社区清理环境卫生,用行动践行奉献精神;与同事组队参加“军功马杯”城市定向赛,奔跑在伊吾的大街小巷,感受这座城市的活力,在汗水中锤炼团队精神;参与创作并演出小品《天价彩礼》,以诙谐方式倡导移风易俗,并荣获哈密市情景剧大赛二等奖;参加哈密市“铸牢中华心·中华魂”知识竞赛,深入学习民族团结理论,最终获得三等奖。通过这些经历,可以理解到志愿服务的意义不仅在于付出,更在于与当地共同成长。


拥抱热土
以热爱书写边疆记忆

工作之余,她走进新疆的壮美山河:在幻彩湖的斑斓水色前惊叹自然奇迹,于千年胡杨林下聆听生命坚韧的故事,感受天山天池的圣洁澄澈,登上胜利峰顶追逐大漠落日,看余晖洒遍戈壁,感悟“大漠孤烟直”的辽阔,在山间草地跨上马背体验“追风”的豪迈……这片土地教会:生命的壮美,在于坚守与包容,也对“家国”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舌尖上的新疆同样难忘——馕饼的麦香、烤包子的酥脆、炒米粉的酣畅、大盘鸡的豪迈,每一口都是人间烟火与民族风情的交融。


以真诚破冰
在融入中架起连心桥

初到新疆时,语言和文化差异曾忐忑过,但当地同事的一句“丫头,慢慢来”,递上的香甜可口的哈密瓜,维吾尔族姐姐教跳民族舞时的欢笑,感受到超越地域的温情。这些温暖瞬间使人理解到,真诚是跨越差异的钥匙,促进民族团结无需豪言壮语,只需以尊重之心倾听,以真诚之态融入。当百家宴上各族居民互换美食、红歌比赛中不同民族同事共唱《祖国不会忘记》时,深刻体会到:促进民族团结,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心与心的共鸣。正如知识竞赛中深入学习的那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藏在日常的相视一笑、互帮互助里。


志愿服务
青春最好的“成长课”

从第一次主持篮球赛时的手忙脚乱,到从容策划中秋活动;从普法宣传时的词不达意,到模拟法庭上的条理清晰,基层工作教会人“纸上得来终觉浅”。在西部,她学会了用更开阔的视角看待问题。主持活动锻炼了她的应变能力,策划项目懂得统筹协调,入户走访教会倾听民声。这些经历使人褪去学生气,学会用更温厚的方式解决问题。正如母校“明德、笃学、躬行、善建”的校训,在这里化为脚底的泥土与心中的温度。


西部的馈赠
终身的精神财富

当她站在红歌比赛的舞台上与同事高唱《祖国不会忘记》用歌声凝聚爱国情怀,当维族同事热情拉着她手说“明年还要来我家吃饭”,当看到孩子们在红领巾小课堂上因科普知识露出好奇的眼神……这段经历早已超越“志愿服务”的范畴,成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部教会一个真理:青春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能为他人点亮多少星光。
如今,她已不是那个对着馕饼种类发懵的“外来客”。哈密的骄阳晒黑了皮肤,却让内心更加明亮;戈壁的风沙磨糙了双手,却让信念愈发坚定。是胡杨教会“生而千年不死”的坚守,是幻彩湖启示“包容方能成其美”智慧,是胜利峰落日赋予“追光而行”的勇气,结识朋友们的真诚丰盈了灵魂。在这段旅程她真正领悟了:青春最美的模样,是既能仰望星空怀抱理想,亦能脚踏实地扎根泥土;是既能在城市定向赛中奔跑冲刺,也愿在田间地头细嗅麦香。在这段经历她坚信了:青春的选择不应局限于“小我”的得失,而应投身于“大我”的成长。真正懂得了“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的深意。它不仅是奉献,更是一场青春的修行,一次心灵的抵达。它教会:用热爱浇灌的土地,终将绽放希望之花;以真心拥抱的世界,永远充满温暖之光。


—
Changchun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