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
 
吉林日报专版报道:培养新时代优秀工程师——长春建筑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笔
发布人:管理学院  发布时间:2022-10-03   动态浏览次数:10

9月

 27日,《吉林日报》在04版科教卫专版刊登了题为《培养新时代优秀工程师——长春建筑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笔》的专题报道。报道阐述了学校实施新时代优秀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学校首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的实践探索,彰显了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出新贡献的责任担当。


全文如下:


培养新时代优秀工程师

——长春建筑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笔
李开宇

〝我能在众多学校实习生中脱颖而出,这得归功于参加了学校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作为设计所所长,我跟进了整个设计的工作流程,熟知设计链条上上下游各专业设计的程序、内容和节奏。”因实习期间表现突出,长春建筑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22届毕业生王镭早早收到了就业单位的录取通知。王镭说,这一切都得益于母校的创新培养模式,真正将企业所需融入教学实践。
近年来,为解决建筑类应用型人才缺口日益扩大与大学生就业困难并存的两大问题,长春建筑学院紧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建筑行业领域需求,积极推动产学研用,实施新时代优秀工程师培养计划,首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成为新工科重大模式的一个特色亮点。

瞄准需求多专业联合培养
现代化的工程是多专业综合的系统工程,实践中需要多专业配合通力合作,工程技术人员也越来越多地面临着专业交叉的复杂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难题,缩小社会需求、行业需求与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之间的距离是行业性高校的必然课题,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学校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培育、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搭建阶梯式“类课程”体系,构建系列管理制度、开放实践教学平台、双师双能型教师指导团队、专项跟踪评价等质量保障体系,以“多专业、大联合、真题真做、职场实态”的原则,实施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培养土木建筑行业领域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人才。这一改革成果获得2019年吉林省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项目(A类)、吉林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

明确培养目标植入设计院管理体制
2010年,国家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8年,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成为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为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促进专业之间的融通,最大限度缩小院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培养建筑行业的好用人才,学校探索并实践多专业学生联合毕业设计。
在多专业学生联合毕业设计模拟设计院的管理模式中,植入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引入真实岗位群机制。建设“设计院一学生设计所”组织架构,学院院长任设计院院长,学生任设计所所长。设计所由建设工程项目设计上下游共18个专业的学生组成,学生以真实项目为毕业设计选题,以“设计师”为岗位身份,各专业紧密配合,使用BIM技术协同,共同完成一个完整项目设计。毕业设计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报建制、总工制、师徒制、例会制、评标制等植入毕业设计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的质量监控环节。学校打造了6000余平方米4大联合毕业设计空间,支持专业与专业紧密联系,打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区分,营造出平等、合作、创新的学习、工作氛围。

找准培养方案搭建阶梯式课程体系
学校致力于服务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对应产业结构,打破学院和专业壁垒,整合资源,将44个本科专业构建成6个与产业链紧密对接的对口服务专业集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土木建筑类专业集群为基础,链接至与其密切联系的工程管理类、电气信息类、艺术设计类专业集群,构建了“跨专业、重拓展、能应用”的阶梯式“类课程”体系。
“类课程”依据行业领域、专业集群、学生兴趣分类,其核心是培养具有行业所需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要义是实现多样化的课程给予,其特征是交叉与联合,课程设置贯彻关联性、融合性、有序性和效率性原则。
学生从大一至大四进阶式学习,逐步具备联合设计所需基本能力。大一通过专家导学、专业导论课使学生建立“大建筑大土木”概念;大二至大三按照建筑全生命周期规律,结合职业资格考试,开设材料、构造、结构、施工、经济、法规等课程,使学生建立专业链与产业链概念;大四前四周根据联合设计需求及兴趣爱好进行跨专业选修课学习,使学生不断完善相关专业知识体系;最后进行为期14周的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作为全面检验学生培养成效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指导教师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
高标配备指导教师。学校董事长任指导教师团队总顾问,执行校长任总指导,每个设计院按总工、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三级梯队,按照双师型教师50%比例,高标准、严要求聘任指导教师。三支队伍互通互融。要求教学管理干部必须担任指导教师,担任班导师的专业教师优先聘任为指导教师,实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无缝衔接,教书与育人协同,培养培训有力支撑。依托省级“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展行业前沿培训,每年选送6%教师至企业挂职锻炼,搭建学术交流、教学竞赛、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活动载体。企业行业充分参与。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担任指导教师,企业参与资源开发、设计选题、模式创新、效果评价。
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培养了一支包括全国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长白山技能名师等在内的德才兼备、学识扎实、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近三年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49项,其中,获第五届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大赛特等奖,全国高校第七届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第四届全国土木工程材料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第四届全国青年教师混凝土结构教学比赛一等奖。

紧抓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三强人才
学校自2017届学生开始实施建筑类多专业学生联合毕业设计改革试点项目,15个专业38名学生参加,到2021届的18个专业990名学生。各届参与情况高峰时,专业参与数占全校专业数的比例达57%,占学校建筑类专业的100%,学生参与数占学生毕业生总数的比例达36%,占建筑类毕业生总数的50.2%。调查显示,80.43%的学生认为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的改革效果非常好,效果优于传统毕业设计;94.37%的学生认为通过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专业综合能力得到提高;91.68%的学生认为通过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掌握了跨专业的知识。
毕业生中,55%活跃在建筑行业领域,20%进入大、中型国有企业,45%服务本省行业企业,并获得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仅2020年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042项,其中,国家级一、二等奖17项,省级一等奖109项。学生获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与数字建模竞赛二等奖、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BIM-CIM创新大赛—等奖、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三等奖、吉林省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大赛一等奖。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实训,结合集安市政府主办的集安市首届美丽乡村民宿设计竞赛,真题真做,设计成果《定风波》 获奖并成功中标此项目。
近年来,长春建筑学院致力于培养“工程设计能力强、施工管理能力强、行业适应能力强”的“三强人才”,积极推进“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校企合作,强化工程实训,加快产学研用创新人才培养,更好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行业输送了大批新时代优秀工程师,真正增强了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